1.熟番的名稱,明朝朱洪武皇帝時代以四川在地番,與漢人有來往的稱為熟番,沒來往的叫生番,這是最早年代的記錄。
2.陳第東番記1600多字,都記載平埔族群的事蹟。稱平埔族群為東番。陳第為明朝末年戚繼光的部將,為調查盜寇窩藏地來到台灣,先至府城就是蕭壠。
臺南市番仔田西拉雅族協會
1.熟番的名稱,明朝朱洪武皇帝時代以四川在地番,與漢人有來往的稱為熟番,沒來往的叫生番,這是最早年代的記錄。
2.陳第東番記1600多字,都記載平埔族群的事蹟。稱平埔族群為東番。陳第為明朝末年戚繼光的部將,為調查盜寇窩藏地來到台灣,先至府城就是蕭壠。
每年的夜祭(農曆10月14日)當天早上聚落的族人們會聚集編織當天晚上要用的花環,花材有圓仔花、雞冠花、小菊花,不可使用白色的花,那是禁忌。甘蔗葉是花環的骨幹,是夜祭前幾天,由族人至附近的甘蔗園採適用的蔗葉回來,先洗淨經陽光曝晒至微乾備用。
雞冠花代表的是-首(帶頭的人、領導人),所以是置放在花環的正前方,兩旁再綴上圓仔花、小菊花。
佩戴花環的禁忌 ,不可將花環戴入廁所或不潔之地,夜祭時靠近牽曲隊內需戴花環。
為復振番仔田的文化,本協會申請平埔族群聚落活力計畫,此計畫已進入第二年,將陸續進行此計畫之執行人員之培訓,3/12田野調查與訪談之技巧與演練1,由吉貝耎段洪坤老師教授田野調查的技巧與實際演練,今天訪談的對象是在地耆老-陳天賞先生。經由陳天賞先生帶領團隊前往傳說中的四角井現場,雖已不見四角井的蹤跡,但經由陳先生的口述,知道了早前住在番仔田西邊的住民,都是以四角井的水為飲用水,水質清澈終年不竭。
西拉雅協會裡有一群不問收獲只問付出的在地人,為一場活動煮出一道道料多味美的好料理,飽含在地特色。只為填飽外出的旅人,真是辛苦大家了,未來還有很多這種場合,還要繼續拜託您們,真是感激不盡!
11月24日於新化武德殿前廣場與辦了一場正名活動,在大太陽底下坐了2小時,熱昏了,但為了公平為了正義,大家都不辭辛苦地團結一致,高喊–平埔正名一定贏,在這最後關頭大家奮力一搏,希望能成功,願阿立袓庇佑!
由省道轉入南114鄉道,進入官田工業區的要道,每天從這裡出入的民眾不知凡幾,只是比起以前人數明顯的減少很多,曾經的繁榮只留待回憶裡。
在自家陽台上種了六株小蕃茄,已進入收成期,由兩顆、三顆、六顆…,至今日已收成將近30顆蕃茄了,每天一早起床看著果實又紅了,一顆顆好像寶石喔!一天的好心情由這裡開始,第一次種植成功又結實纍纍,真是歡喜啊!